职称:主任医师
OA办公系统
0757-23886506OA办公系统
0757-23886506放射科是我院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放射科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精良、技术先进、规模完善、数字化程度化高的现代化科室,成为代表医院技术力量先进性的一颗明珠。
放射科聘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陈建宇教授为顾问,指导临床工作,带领科室全面发展;目前科室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5人,技师9人,主管护师2人;合计26人。科室设备先进,拥有GE1.5T磁共振一台;西门子GO.NOW16排螺旋CT一台;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机一台;西门子多功能数字胃肠机一台;荷兰飞利浦公司DSA一台;荷兰飞利浦公司DR一台;万东DR,乳腺钼靶机,日立移动床边X光机、万东移动床边X光机;DR体检车;2011年放射科又装备了PACS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新时代。2020年放射科新开展了数字云胶片服务,并且可以实现远程会诊,极大方便患者,方便临床,也提高了放射科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
现放射科开设的检查技术
一、普放检查技术:
各种常规和特殊体位X线数字化拍片,床边数字化拍片和随体检车上门体检X线数字化拍片。
数字化的各种造影检查,包括食道、上消化道、全消化道、钡灌肠、宫腔、T管、PTC穿刺、ERCP胆道、肾盂逆行等造影及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等技术。
二、螺旋CT检查技术:
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全身螺旋CT机在原有螺旋CT机的强大优势的基础上对机器的各部件及性能进行了很大改进,软件功能也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成为人们熟知的可以做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前的无创的、最有效的筛查工具。设备具有自动智能低mA技术,使病人的受照射剂量达到最低,实现了绿色环保;分析软件先进,功能强大,可以分析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脂质/钙化成分比例的计算、残腔宽度面积和狭窄程度的计算等,并可对每个个体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风险进行术前评估,达到对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该机还可完成脑血管成像、头颈血管一体化扫描分析等工作,对脑卒中的发生进行预测,达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该机的仿真内镜功能,可以再现空腔脏器的内表面及其腔内的结构,达到做内窥镜观察的效果,同时避免了做内窥镜的痛苦;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立体的显示出来,可以旋转,多方位观察,使得病变显示的更清楚,有益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为治疗后的复查和疗效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胸痛三联征的检查,可以同时观察肺血管、冠状动脉及胸主动脉的变化,达到确定或排除肺栓塞、肺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及胸主动脉病变的目的。全身血管的三维成像可以观察血管的走行、通畅情况以及病变区的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病变区的血供情况等,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再通术和肿瘤病变的切除术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常规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3D)、头颈部动脉一体化成像、冠状动脉成像及斑块分析、胸痛三联征检查、CT尿路造影(CTU)、CT仿真内窥镜(CTVE)、全身血管扫描(CTA)等。
三、磁共振技术:
科室已开展全身各部位MRI检查,包括各部位的常规检查:头部、胸部、腹部、盆腔、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四肢关节、颞颌关节、肌肉软组织等部位的平扫及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包括MRA(动脉磁共振成像)、MRV(静脉磁共振成像)。功能成像检查:包括MRCP(胆道系统水成像)、MRU(泌尿系统水成像)、MRM(脊髓水成像)、DWI(弥散成像)、SWI(磁敏感成像)、内耳水成像、MRS(波普成像)等检查项目。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显示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腹部实质脏器病变方面突显其优势,对肿瘤性病变、炎性病变、损伤等均能提供极具价值的诊断信息。
四、介入技术:
1、神经介入诊疗: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如:急性脑梗死、慢性脑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狭窄/闭塞)、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诊治。
2、肿瘤介入诊疗:肝癌、肺癌、食管癌、胆管细胞癌、胰头癌、宫颈癌、肾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浅表静脉曲张、肺动脉栓塞、肾动脉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鼻咽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肝出血、肾出血、肝血管瘤、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的诊疗。
4、生殖介入诊疗: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输卵管阻塞、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诊疗。
5、其他: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疗。